最早的信用卡起源于美国,当时,一些商店和餐馆为了吸引顾客并增加销售额,开始向特定地区内的顾客发放类似于金属徽章的信用券,顾客可以在这些商店或分支机构进行赊账购物,约定还款日期后支付。
为何欧美国家如美国不像我们这样更热衷于扫码支付,反而更偏好信用卡支付?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的《中国的新支付系统是未来吗?》报告指出,这一现象背后有几个原因:
1、较为富裕的消费者:相较于信用卡体系,美国消费者能够从当前的银行体系获得更多奖励。
2、商家难以接受:新的支付系统难以推广,因为商家无法从这种新的支付方式中节省成本。
3、消费者依赖度高:消费者对信用卡的依赖程度较高。
4、现有监管问题:美国的监管框架不适合非银行系统,尤其是针对消费者的保护措施不足。
5、分成模式:美国信用卡体系采用分成制,商家能从每笔交易中获得大部分收益,而银行、支付处理商等则分得少量利润。
6、高额手续费:美国消费者仍在使用传统支票账户,每月产生的手续费高达数亿美元。
7、利益关系:即便移动支付兴起,美国的银行业也不会轻易放弃现有的盈利模式,担心被新兴企业瓜分市场。
相比之下,中国的情况截然不同,由于国有银行的存在,中国银行体系更加稳固,银行系统是金融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只需与几家大型银行谈判即可实现大规模渗透,减少了与众多金融机构打交道的复杂性和风险。
由此可见,中美两国在银行体系上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它们的支付习惯和接受度存在显著差异,而这个关键点就是造成中国和美国移动支付发展速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