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鹿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常被视为吉祥、长寿和繁荣的象征,其称呼多样,如“仙鹿”、“瑞兽”、“灵兽”等,均体现了人们对鹿的崇敬和喜爱,在古代神话和传说中,鹿更是被视为神兽,常与神仙、仙境等联系在一起。《山海经》中记载的“鹿蜀”等神兽,被认为能带来吉祥和幸福,鹿的形态也常被用于艺术创作和文学作品中,如“鹿鸣”常用来比喻文人的高洁和志趣相投,“逐鹿中原”则象征着争夺天下的壮志,鹿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是自然界的恩赐,也是人们精神寄托的象征。
在古代,鹿被尊崇为神物,它不仅是吉祥、幸福和长寿的象征,更是美的化身,在神话故事中,鹿常与神仙、仙鹤、灵芝、松柏神树相伴,游走于仙山之间,守护着仙草灵芝,为人间带来福祉与长寿,五大神鹿的传说尤为引人入胜:
第五位神兽——甪端,形似麒麟,头上一角,日行万里,通晓四方语言,只陪伴明君,为英明帝王传书护驾,传说中,甪端曾因秦始皇的追捕而逃至澄湖上空,匿于湖中,自此以后,每当湖中有人落水,甪端便腾飞而至,背驮落水人至岸上,又将沉船拖至岸边,甪端的到来,使得澄湖一带风调雨顺,少有天灾,寄托了中国人民对国泰民安、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望。
第四位神兽——鹿蜀,源自《山海经》,其头顶如雪般洁白,身上花纹与虎相似,威风凛凛,鹿蜀长有一条如火般燃烧的红色尾巴,鸣叫时如同人在唱民歌,它看到人便会送来子孙昌盛的祝福,将鹿蜀的皮毛佩戴在身上,也能使后代福寿安康,鹿蜀每天仅需一小时的睡眠便能精力充沛、神采奕奕。
第三位神兽——飞廉,鸟头鹿身,最早见于《楚辞·离骚》,在黄帝蚩尤时期,飞廉是蚩尤的左膀右臂,他原是蚩尤的师弟,飞廉相貌奇特,布满豹子一样的花纹,头如孔雀,角峥嵘古怪,有一条蛇一样的尾巴,他精通致风、收风的奇术,后被黄帝降伏,成为掌管风的神灵。
第二位神兽——夫诸,出自《山海经》,是一种长着四只角的鹿,夫诸外表温柔洁净,它一出现便预示着大水时期,夫诸走过的路都是铺着金砖和玉石的,脚不沾土,它每天用四只大角吸收天地日月的精华,久而久之便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神兽,夫诸只在月圆之夜现身,一身洁白的毛发如同月光般纯净,旧时有诗云:“时日久,污垢生;夫诸出,沧海流。”夫诸立志用雨水和河流洗刷人间所有的污垢和痛苦。
0